當媽媽的話 變成聽不懂的外國話…
「你會說媽媽的話嗎?」愈來愈多孩子搖頭;他們不會說母語,媽媽的話變成聽不懂的外國話,母語成了「沉默的舌頭」,亟待喚醒。
據最新統計,目前全台新住民超過五十萬人,新住民之子也有卅五萬人。有新住民媽媽感嘆,孩子十五、六歲了還不會說媽媽的話,帶他們回外婆家,除了簡單「你好」、「謝謝」,其他什麼都不會講。
從馬來西亞嫁來台灣十八年的陳鑀枚兩個兒子分別讀高二、小六,她除教孩子學馬來西亞話,也教孩子說客語,「會說媽媽的話,也要會說爸爸的話」。
陳鑀枚同時精通印尼話,在學校母語學習營隊擔任講師,幫助其他印尼媽媽教孩子說母語,用印尼傳統技藝皮影戲,讓學生邊玩邊學。她說,擁有東南亞血緣及在雙重文化下成長的新住民二代,是台灣搶進東南亞的重要支柱。
「阿爸,我愛睏!」近兩歲的「菲菲」用台語向爸爸、交通大學副教授許維德撒嬌。許維德和妻子林秀珊在家裡說閩南語,為了給「菲菲」學習閩南語的「語境」。
林秀珊說,她曾在客語地區新竹縣教書,發現全班會說客語學生不到百分之十,在家裡能用母語和長輩交談的更不到百分之五,「這數字讓我很訝異」。擔心母語在家庭消失,所以女兒出生後,她都跟孩子說閩南語。
為幫女兒營造更佳說母語環境,林秀珊邀其他志同道合家庭組成「新竹親子台語play group」,每周聚會最大玩樂就是「閩南語趴」。
泰雅語老師蔡清郎也和兩個孫女說母語,他說,家是最好的教室,「生活化而非教學化」,孩子會主動學母語,也知道怎麼活用。
在客家庄,也有不少母語家庭。新竹縣民林盛里和七歲、二歲半的兒子都用客語溝通,「習慣成自然」;他說,學齡前孩子學語言沒有面子問題,學習就像海綿一樣吸收快速。
>「若語言消失了,文化也跟著消滅」,林盛里表示,七十五歲母親聽到兩個金孫說客語,開心說「母語是最好的傳家寶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