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人就醫用藥將有重大變革。衛福部指示健保署試辦「藥品差額負擔試辦計畫」,明年一月一日起,比照人工水晶體、心血管支架等醫材,針對部分健保未給付的原廠藥,以學名藥價給付,民眾若負擔價差,就能使用原廠藥,初步以國人常用的降血壓、降血糖等慢性病用藥為主。
現行健保針對義肢、心血管支架、髖關節、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、人工心律調節器五大醫材實施差額給付,民眾可自由選擇健保醫材或特殊醫材,健保負擔定額費用,超額則自付即可。
「藥品差額負擔試辦計畫」預計試辦兩年,健保署強調,此計畫不納入新藥,原有健保給付藥物也不受影響。但醫界與醫改團體質疑,衛福部一再強調國產藥品質不輸原廠藥,政策自相矛盾;且民眾對藥品處於資訊弱勢,自付差額恐導致醫療階級化,加大醫療中的貧富差距。
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施如亮說,初步針對健保給付逾十五年,但現已退出健保的藥物為主,如治療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「善胃得」、降血脂藥「美乏脂」、降血壓藥「刻甫錠」等,若藥廠同意進入試辦計畫,需接受健保管理,可能由各醫院或藥廠訂定自費差額。
施如亮舉例,假設某一學名藥的健保給付價是十元,若原廠藥願意進入試辦計畫,則健保署幫民眾付十元給藥廠,原廠藥與學名藥間的差額由民眾負擔。施如亮坦言,試辦計畫除提供民眾自由選擇用藥,也希望吸引近幾年退出健保的藥品回流;對民眾而言,原本要全額自費的原廠藥,未來可由健保負擔部分費用也是件好事。
施如亮說,藥品差額負擔影響的藥品與人數尚待評估,預計年底前提出實施細節配套。